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北大中文系上课是一种什么体验?翻开这本书看看吧。

内容简介

本书脱胎自北大中文系招牌课“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的讲稿。在这门课的讲台上,既有教龄数十载、造诣深厚的名家,也有初出茅庐、思想新锐的年轻学人;每人虽然只讲一次,但可以根据各自的专长,选择最拿手的题目,展示自己研究的精华。学生们也可在一门课上大开眼界,领略不同的授课风格、治学理路,与中文系几代名家近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风采。

在内容安排上也是别具一格:不着重于现当代文学“史”的源流辨析,对文学流派、思潮、理论也不多做介绍,而是强调“原典”的接受和理解,选取文学史上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深入浅出地进行具体的讲解,指引理解的门径,点拨鉴赏的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中国新文学长篇小说最早的实践——茅盾的《蚀》与《子夜》
  • 荒诞又庄严的复仇正剧——释《铸剑》
  • 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穆旦《诗八首》讲解
  • 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谈《野草》中的哲学与想象力
  •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北岛的诗
  • 从不同的层面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怎样读《围城》
  • 人事中杂糅的神性与魔性——沈从文和他的《渔》
  • 古朴、明净的风俗美学——漫谈汪曾祺的小说
  • 文学的北京:春夏秋冬
  • 反思现代的中国和中国人——《活动变人形》解说
  • 真正的幽默是我不幽默——孔庆东《说笑》
  • 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以中国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为例
  • 头足倒置的繁华梦——从“海上花”说起
  • 鬼和与鬼有关的——鲁迅《女吊》讲稿
  •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长销书模式分析
  • “冲击诗歌的极限”——海子与1980年代诗歌
  • 女性、革命与日常生活的性别政治——丁玲与《“三八节”有感》
  • 象征的技艺——废名小说的“文章之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大中文系的招牌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 的讲稿精选集,其主讲者包括乐黛云。严家炎。孙玉石。钱理群。洪子诚。温儒敏。商金林。曹文轩。陈平原。张颐武。孔庆东。吴晓东。韩毓海。王风。邵燕君。姜涛。贺桂梅。张丽华等 18 位文坛巨匠学者,年代涵盖 30 后到 80 后老中青各年龄段,每一位主讲者选择其最擅长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展开详细解读,可谓中文系几代学人的名著解读精华荟萃。这些内容和气质各不相同的讲稿,在讲述框架、理论资源、表述方式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主讲者的学术取向与人格魅力,汇聚在一起,很能体现北大中文系兼容并蓄的治系传统。之于这本好书,专业研究者和资深爱好者,可以管窥北大中文系的学术传承脉络与学人思想风采,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广大读者来说,则是一部上佳的导读指南,堪称进一步洞察名著意蕴的良钥。我个人偏好凿是以下三篇️从不同的层面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 怎样读《围城》...... 温儒敏️头足倒置的繁华梦 —— 从 “海上花” 说起...... 韩毓海️人事中杂糅的神性与魔性 —— 沈从文和他的《渔》...... 商金林值得推荐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记得林语堂说过:人的一生,就好像过马路,先看看左,过了中线以后,再看看右。30 岁以前不激烈,没出息;50 岁后还激烈,这人也挺可怕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浅谈粗读后的感受

        因为能任意试读 10%,我先选择了书中对鲁迅先生《铸剑》的评析。之前多次拜读这篇名作,却无法理解黑衣人 “头换头兮两个仇人自屠”“异处异处兮堂哉皇”“堂哉皇哉兮嗳嗳唷” 等。书里给了详细的解释。如第一句是指眉间尺要用自己的头换暴君的头。但是,眉间尺是自屠没错,但暴君那里又作何解释呢?其实,暴君那里可以理解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暴君的行为导致其本身这样的后果。除了对于文章内容的解释,还有对于鲁迅先生性格、理想的剖析。像黑衣人 “宴之敖者” 究竟是谁呢这个问题?读文章时可能便已猜出一二。而这本书为黑衣人身份的揭示提供了更多证据。黑衣人 “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来自于 “汶汶乡”—— 即十分黑暗的地方,暗指人民生活在暴君黑暗的统治下,不见光明。“宴之敖者” 亦是鲁迅先生用过的笔名。再来看黑衣人唱的歌 “我用一头颅兮而无万夫。爱一头颅兮血乎呜呼。” 能够看出,黑衣人正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真实写照。仅《铸剑》一文,我便收获甚丰。真希望几年后,我能亲身感受这些北大名师们讲课的风采。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