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古罗马人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为什么却能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本书为你深入解读。

内容简介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 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罗马从建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漫长岁月里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它都时常处于进一步退半步的状态。罗马后来之所以能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这五百年间萌芽的。就好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积蓄起来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开始了解其真正的价值一样。

目录

  • 版权信息
  • 银币故事
  • 推荐序1:为什么是罗马
  • 推荐序2: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
  • 给中国读者的序
  • 致读者
  •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 小结
  • 历史图鉴
  • 大事年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西方的文明源头

    12 年前的书,看王石的序可以看出当年中国精英阶层对西方的崇拜,作者是精神上脱亚入欧的日本人,自然要把 “西方” 的优秀道统说圆了。在基督教的欧洲,西方指的是使用拉丁语的西方教会流行的区域,“西方” 作为一个跨大西洋的整体概念,1890 年之前几乎无此提法。欧洲和北美在文化和政治方面逐渐平等,才令该概念于世纪之交时首先在盎格鲁 - 撒克逊文化圈内上升为一个口号。狭义的 “西方” 概念不包括被认为落后的东欧、俄国和巴尔干地区,广义的 “西方” 则关注是否属于 “西方文明”。“帝国传承” 的理论是政治神学。中世纪的神学家和历史学家如此重视连续性,罗马帝国与中世纪帝国的同一性的证据,是有其原因的,这种原因可以上溯到早期基督教时代。早期的基督徒,包括使徒保罗,曾希望能亲身经历 “基督再临”—— 基督再次降临人世。罗马帝国是第四个世界帝国,在它之前有巴比伦、米底亚 — 波斯和马其顿世界帝国。从空间上看,这些世界帝国的交替意味着世界事件的舞台发生了从东向西的位移,从日出之处到日落之处。帝国传承理论的核心论点,即罗马帝国经希腊人传给法兰克人。这是欧洲中心大陆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观点,所以才一直要标榜各种 “神圣罗马帝国”,二战后盎格鲁 - 撒克逊文化圈内的强势,让西方历史精英把古罗马帝国精神化,为 “西方” 核心价值观找到政治源头,这样也就把公元前古罗马的部落管理体制,上升到共和体制的雏形,把需要抢劫民女进行繁衍的采集部落升格为帝国。在英国,中世纪王侯和其他等级间的分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新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在孟德斯鸠发表于 1748 年的《论法的精神》中得到了经典表述,与不可剥夺的人权、法治和代议制民主观念一样,三权分立亦属于将之称为西方文明规范工程或西方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这些也要从罗马帝国找到源头。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历史的,而且强调秉笔直书,以史为鉴,而独特的汉字又能讲信息准确的传承保留,对于其他民族就只能是传说了,印度和中亚民族的传唱颂咏,贝叶经虽然浩瀚,但真实和准确性和中国的历史典籍不属于一类,同样西方先贤的著作已经经过无数遍的传抄编辑,只要对《圣经》仔细研读,就应该明晰西方史学著作的风格了。本书语言流畅可读,但全篇没有提斗兽场的残酷和奴隶制的暴虐,罗马在当时的强大在于亚丁宁半岛的适宜农耕,让当时的罗马面对贫瘠的希腊和游牧的蛮族有优越性,可一直解决不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跨民族的融合最终还是用基督教统一思想,进入 “黑暗” 的中世纪。把古罗马史和同时期的秦汉史对照相看很有意思,都是帝国,秦皇的雄伟浩大的皇陵长城,古罗马的竞技场都是建立在征战后的大量奴隶,罗马用基督教,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但罗马走向衰亡,秦汉王朝不断重生,关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如果是病死,其中死于癌症的说法最具说服力,癌细胞就是基督教。在意大利,研究古代史的著名历史学家莫米利阿诺对此进行了清楚的说明,随着基督教普及,优秀的人才被吸收进教会里,教权削弱了王权,破坏了共和,罗马教廷无法成为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帝国,同时国家本身也没有汇集优秀的人才。东方的汉帝国驱除了匈奴,而这些能征惯战的部族,压迫了西罗马帝国的周边日耳曼等蛮族部落的生存空间,这些部族对罗马的不断入侵,西罗马帝国环境负担不了长年的战争,大量人口转移到商业兴亡发达的东罗马帝国,也是这是罗马帝国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历史应该辩证唯物对照学习,破除对西方精英的迷信,真正的以史为鉴,而不是如作者感叹,“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这就是教员说的某些人言必称古希腊古罗马的原因,他们不是真的爱西方文化,他们内心其实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吹牛了几十年让自己觉得心理优越感的东西。

      1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初因一句书评打动了我,说这套罗马人类似明朝那点事儿的风格,出于对明朝的热爱,收了这套书,看了开篇没有当年明月式的幽默行文风格,对历史的品评也不同,但越看越有味道,看得出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点评虽不是辛辣式的,但是可读性也很强。这本书讲的是罗马开始的五百年,对应的大概是我们的战国时期,这五百年的发展史也是部战争史,一直在打仗,早期的人命到底有多不值钱,当然那是雅典也好,罗马也好民主的程度让我吃了一惊,原谅读书时把世界史学成了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马是如何建成的

        罗马史是世界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盐野七生用了她十五年的时间写完了 15 本的罗马人的故事,今天讲第一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的建立国王 1 罗穆路斯 2800 年前罗穆路斯带领 3000 拉丁人在罗马建造了城市。作者推测,他们这 3000 多人大多是青年男性,所以很可能是被放逐的。为了团结,政体被设定为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由这三方共同治理罗马,这一传统从此开始。后来,他们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抢了他们的邻居萨宾人的未婚姑娘,之后经过几次战斗,两个种族统一起来。萨宾人有和罗马人一样的市民权利。合并后的罗马由萨宾国王塔提乌斯和罗穆路斯共同治理。于是,罗马有了两个王。国王 2 驽马公元前 715 年,两个国王都去世了,元老会没有选拉丁和萨宾的继任者,而是选择了中立的萨宾人驽马。驽马是罗马王政时代最和平的国王,他将月份改到了现在的样子,英文的 9 到 12 月,在拉丁文的意思其实是第 7 到第 10 个月的意思。并且实行了宗教改革,给诸神设立了等级制度,但不强调罗马自己的神。国王 3 托里斯・奥斯蒂吕斯公元前 672 年国王托里斯继位,他是拉丁人,他把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放在了阿鲁巴,因为这里是拉丁人的发源地。战胜后,阿鲁巴人被迁到罗马,给与了市民权利,其中还给了一些贵族的元老院名额,包括尤里乌斯家族,就是恺撒的祖先。攻占阿鲁巴意味着罗马从此成为拉丁民族的祖国,罗马不再是被各部族赶出去的人聚集在一起建起来的、另立门户的城市,而是拉丁民族的大本营。国王 4. 安库斯・马尔西乌斯公元前 640 年,驽马的外孙当选国王,他征服了位于台伯河河口的奥斯提亚,为此罗马终于得以和地中海直接连通。他还在奥斯提亚周边的海滩上发展制盐业,开始盐田事业,为罗马人提供了不是流通货币的货币。国王 5. 塔克文・普里斯库斯公元前 615 年,塔克文是有希腊血统的混血儿,他能当上国王,这证明了罗马的跟希腊城邦的本质区别。他为罗马带来了大批工匠和工程技术。国王 6.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公元前 578 年,塔克文死前要立自己的女婿当国王(不是指认,是因为他声望高,市民和元老院听他的)他的儿子杀了他想自己当国王,于是塞尔维乌斯没有通过市民大会当上了国王。(这就有世袭的苗头了)塞尔维乌斯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并且根据财产的多少给市民划定了阶级。国王 7. 为 “傲慢者塔克文”。公元前 534 年,塞尔维乌斯的女婿(塔克文的孙子),也叫塔克文,当上了罗马国王。他使用暴力手段进行独裁统治,最后被放逐傲慢者塔克文” 的统治持续了 25 年。随着第七代国王塔克文的统治的结束,罗马的王政时代也告结束。时间是公元前 509 年。从罗穆路斯于公元前 753 年建国到这一年,罗马已经走过了 244 年。随后的罗马进入了共和政体,迎来了执政官统治的时代。和从前一样,执政官也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终身改为短短的一年,还有,原来由一位国王统治改为由两位执政官共同治理。共和时代布鲁特斯是塔克文的外甥,他把国王逐出罗马后,马上召集市民到古罗马广场。在那里,他要求全体市民起誓,从此以后的罗马,无论是谁都不得登基王位,无论是谁都不得侵犯罗马市民的自由。他创立了新的制度,规定每年由市民大会选举两位执政官为国家最高权力者,取代曾经的国王。第一任当选为执政官的是布鲁特斯和科拉提努斯。原本由国王一个人负责的事情改成了两位执政官共同负责。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即使再次当选,任期依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元老院的议席增加至 300 人。只要享有罗马市民权,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市民大会。后来又增加了财务官,负责管理国库而非执政官。在战势紧急时,可以采取独裁官制度。一般都是和平的时候把比较有名望的人放逐了,打仗时候再叫回来。罗马之前的法律可以说是一些不成文规定的集成,熟悉这些规定的只有统治阶级。对此,民众极度不满,他们要求法律条文化。因为只有写成文字,所有人才有可能接触到。很多时候,民众要求权利,都是从要求法律成文开始的。公元前 449 年,《十二表法》出台。公元前 390 年,罗马城被凯尔特人攻破。在花重金将凯尔特人请走之后,罗马人开始直面自己的问题。第一,在注重防卫的同时,重建被毁的罗马。第二,与叛离的旧同盟各部族作战,以此确保边境安全。第三,消除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实现社会安定和舆论统一。而这必然意味着政治改革。公元前 367 年,《李锡尼法》实施。规定共和政府的所有要职向平民出身的人开放。公元前 366 年,第一个平民出身的执政官选出。公元前 356 年,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独裁官诞生。公元前 351 年,第一个平民出身的财务官选出。公元前 332 年,第一个平民出身的法务官选出。公元前 322 年,禁止因无法还清欠债而剥夺其人身自由。这个世纪末期,平民出身的人获得了为保护罗马的诸神举行祭祀活动的官职。向宗教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犹太人。向哲学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希腊人。向法律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罗马人。经过 200 年的扩张,整个意大利在公元前二世纪都被罗马统一。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3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