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通识读本,神秘的印度,理性的印度哲学。看印度思想家眼中的世界本质。

内容简介

直至近来,人们仍然存有一种印象,认为印度“神秘”而西方“理性”。《牛津通识读本:印度哲学祛魅》力图阐明的是,印度思想中事实上具有强烈的理性传统。从印度哲学活动的最初阶段开始,休·汉密尔顿叙述哲学辩论如何发展、演进为众多的思想流派,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通过突出印度哲学的关键特征,作者描述了印度的伟大思想家们如何以各种方式解释现实世界的本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语言及发音注解
  • 第一章 理性与信仰 印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第二章 婆罗门起源 祭祀、思索宇宙、同一性
  • 第三章 远离尘世 佛陀的中道
  • 第四章 争议与辩护 语言、文法和论辩
  • 第五章 范畴与方法 胜论派和正理派
  • 第六章 物与非物 佛教思想的发展
  • 第七章 见证与被见证 瑜伽和数论派
  • 第八章 言语与著作 伐致呵利、弥曼差和吠檀多
  • 跋 从古代经典思想到现代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讲的太浅了

    从西方一神教的角度很难体会印度哲学,作为文明古国,印度现在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处于印度区域的一个联邦村落,那里还处于中国春秋时期,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文化的综合体。主要信仰的印度教从雅利安人入侵以来,创立的婆罗教社会处于传统封建贵族的阶层状态,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种姓模式,梵文如同欧洲传统的拉丁文,是上层婆罗门掌握的语言,也把持着宗教的祭祀和解释权,大地主阶级和祭司集团的阶层固化,也牢固的把持住意识形态,千年来无论是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只能分化,而没有完成整体的改造,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教合一的统治政权,易攻难守的地理位置,让当地政权不断受到外来侵略殖民,各种思想大杂烩,好处是多文化和谐共生,数不清的宗教教派野蛮生长。这样薄薄一本小书,很难讲明白印度的哲学,只是讲几个佛学概念。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正是因为遭受痛苦,我们才渴望知道如何去克服痛苦。”

      [英] 休・汉密尔顿写的这本《牛津通识读本:印度哲学祛魅》,在序言就告诉读者:作为一本入门导读其主要目的还在于突出特色,引导感兴趣的读者去涉猎比本书所蕴含的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主题,同时,还要使这类主题能为初学者所接受。这些就是我撰写本书的指导思想。读一本小书,打开一扇门,看看这扇门里面的印度哲学(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的六大经典诸见,包括正理派、胜论派、数论派、瑜伽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就是在心中种下一棵草,随它以后长成什么。“我心智专注、澄明、纯净,内心无忧,身体轻柔,心性集中,努力思索如何根除‘轮回之势’。我明白生死轮回是人生第一谛,知晓轮回如何开始、轮回可以终止并如何终止。我知道万物因轮回而缘起,我看到他们的发生,他们的终止,以及终止的方式。由此所见所悉,我的心灵从俗世的欲爱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我的心灵从不断追求欲爱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我的心灵从虚妄我见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我的心灵从无明之境解放出来。我肯定我已脱离轮回重生之苦。我做我之所需,做我之必需,我不再有轮回生死。”-《毗奈耶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印度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哲学是印度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理论深邃,源远流长,中国、日本等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印度文化的影子与元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研究印度宗教文化的传统,但古代与现代中国人接触较多的是印度佛教,从汉代的译经开始一直到清末的佛教义学的复兴,历代东来西去的高僧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主体,玄奘等四大翻译家的成就与影响更是让人耳熟能详。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