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理论和翻译与20世纪世界(不仅是西方)文艺思潮的紧密关系:第一部分审视不同地域的作家如何突破东与西、欧洲和亚洲、自我和他者、本土与世界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重探自身城市、文学和文化定位;第二部分关注“全球化”和“在地化”的辩证关系之中,世界文艺思潮与“后文革”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第三部分从探讨跨越欧、亚的战争语境之下,中国现代派作家通过西方左翼思潮思考社会变革,甚至凭借西方文学与评论的翻译寻找战争下“内在抵抗”的策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互爲東西
- 第一部 跨越地域、語言、文化邊界
- 第一章 德法學者視野下的香港、中國與世界文學
- 相遇後的混雜與歧生:也斯《東西》
- 香港文學的“世界聲音”
- 文學“地層學”的構想
- “東西集”的跨文化對話
- 第二章 滬港“對立”的文學地域想像
- 從“家/社會”到“家/城市”
- “出走”的文化地理學
- “他者”觀照下的異域形象與文化定位
- “化虚爲實”和“虚中有實”
- 第二部 理論旅行的全球化和在地化
- 第三章 文學理論的可譯性
- 横跨歐、美、亞洲的理論旅行
- 敘事學的中國旅程(1985—2000)
- 理論之“降解”(Degrading)
- 西方觀照下的中國敘事
- 第四章 1985年的《上海文學》
- 文學評論的“新時期”
- 敘事學與“文革”後的創作
- 接受美學視野下的文學商業化現象
- 創作與理論的辯證
- 第三部 本土語境與西方資源
- 第五章 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國現代派與俄蘇文學
- 文學與文化中介:高力里和戴望舒
- 《詩人們》的異質聲音
- “革命英雄時代”的同路人作家
- 從“逸話”到“史話”:抗戰下《詩人們》的翻譯與傳播
- 現代派詩人之路
- 第六章 跨越歐亞戰争語境的左翼國際主義
- “火綫下”的《火綫》:巴比塞和葉靈鳳
- 《火綫》與無産階級國際主義
- “戰争的完美鏡子”以外的思想論争
- 戰争與“和平文藝”的辯證
- 抗戰時期的“内在抵抗”
- 外文引用書目
- 中文引用書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