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6千字
字数
2017-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从民国史料生发出的短篇随笔集。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界、学界、文坛无所不包;文章多短小精悍、笔法生动,可读性强。
作者从边角史料发散开去,有料亦有趣,可爱亦可信,可从细节处补充读者想象中的民国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一代学人在挣扎中奔突而出的新学术(代序)
- 第一辑 书生
- 岂有文章觉天下?
- 学人论政《大公报》
- 百无一用是文人?
- 众声喧哗里的文人无行
- 书生吴宓的辛亥志
- “与其积钞票于箧,不如积阅历于身”
- 张季鸾的人生观
- “单身汉”金岳霖的美好生活
- 《独立评论》的聚散离合
- 革命在远方?
- 矛盾体:“五四之子”顾颉刚
- 民初政局的一段往事
- 民国报人的风骨
- 十字街头的塔
- 亭子间里的上海文人
- 第二辑 相遇
- “如今我们已回来,你们请看分晓罢”
- 中国游子的美国意象
- 魂兮归来,燕京精神!
- 老清华的体育精神
- 文化自信心从哪里来?
- 美国记者的北平往事
- 摩登上海的另类历史
- 内山完造的上海记忆
- 民国新学生的浮世绘
- 清末民初的新旧之争
- 新旧之争中的学院政治
- 乡村葬礼中的传统之魅
- 第三辑 情感
- “两地书”里的沈从文与张兆和
- 真名士,不风流
- 《两地书》里的鲁迅与许广平
- 冲决网罗的一颗珍珠
- 反潮流的新女性
- 毛彦文的情感世界
- 一个贞洁主义者的爱情观
- 宋教仁与道德严格主义
- 乡土中国的两副面孔
- 第四辑 故旧
- 政治与人情的双重奏
- 容闳记忆中的洪杨之役
- 曹汝霖的“五四”记忆
- 民国元老颜惠庆的辛亥记忆
- 京派文人的生死爱欲
- 军阀阎锡山的精神世界
- “先知”杜亚泉
- 钱穆与老北平的文化世界
- 殷海光记忆中的西南联大
- 水木清华的流光碎影
- 作为启示录的《林氏家风》
- 第五辑 艺文
- 诗意地栖居是如何炼成的?
- 《大公报》与京派文人的文学梦
- 花果飘零的诗文世界
- 来今雨轩的前世今生
- 林徽因与“太太的客厅”
- 鲁迅与黎烈文的一段情谊
- 文化上海的历史记忆
- 第六辑 书话
- 徊徨中的晚清知识人
-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何兆武
- 学人本色许倬云
- 从日常生活中拯救知识人的历史
- 书生论政的历史剪影
- 接续民国史学传统
- 知士论世的史学
- 我们的大学史该如何书写?
- 附录:象牙塔与百乐门——民国上海的大学生“禁舞”事件考述
- 穿越民国时光的交叉小径(代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