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刻剖析人物,严迪昌教授经典论著。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诗文化学”批评方法,关注并契入科举文化、隐逸文化、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诸基因,以认辨清代诗歌繁富杂的诸多特定现象,立足于文本本位,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书中对那些貌似寻常而内里深沉的人物的解剖,尤能显示著者那看透世事人心的犀利眼光。书中对诗人群体和诗学大家的分析,都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其论述语言也有着强烈的个人化色彩。著者的踏实学风使该书的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代清诗研究应有的水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清诗史 上
  • 弁言
  • 绪论之一 清诗的价值和认识的克服
  • 绪论之二 清诗的嬗变特点——“朝”、“野”离立之势
  • 绪论之三 黑暗的王朝与迷乱的诗坛
  • 第一编 风云激荡中的心灵历程(上):遗民诗界
  • 引言
  • 第一章 宁镇·淮扬遗民诗群
  • 第一节 白门遗老
  • 第二节 “徐州二遗民”与“望社”诗群
  • 第三节 吴嘉纪与维扬、京口遗民诗群·兼论“布衣诗”
  • 第二章 以方文、钱秉镫为代表的皖江遗民诗人——兼说地域文化世族
  • 第一节 真气淋漓的方文的诗·附说方氏族群
  • 第二节 钱秉镫及其他
  • 第三章 喋血于山岭海涯的两浙遗民诗群
  • 第一节 浙东遗民诗群
  • 第二节 浙西遗民诗群
  • 第四章 顾炎武与吴中、秦晋遗民诗人网络——兼说遗民诗僧
  • 第一节 吴中遗民诗人网络
  • 第二节 遗民诗界南北网络的沟通人——顾炎武论
  • 第三节 傅山及秦晋诗群·附论河朔诗群
  • 第五章 “交广从来是楚乡”——湘粤遗民诗界
  • 第一节 鹃泣猿啼不胜悲的王夫之
  • 第二节 慷慨任气屈大均
  • 第三节 遗民诗界殿军陈恭尹
  • 第二编 风云激荡中的心灵历程(下):清初诗坛
  • 引言
  • 第一章 江东三大家
  • 第一节 钱谦益与龚鼎孳
  • 第二节 吴伟业及“娄东诗群”
  • 第二章 “绝世风流润太平”的王士禛
  • 第一节 诗界“开国宗臣”的认识意义
  • 第二节 时代与个人双向选择中的王士禛
  • 第三节 王士禛主盟诗界的时间考辨
  • 第四节 “神韵说”形成过程与审美内涵
  • 第五节 王士禛的诗歌创作成就
  • 第六节 “王门弟子”论略
  • 第三章 朱彝尊的诗及其诗学观
  • 第一节 朱彝尊的诗歌生涯和诗学观
  • 第二节 朱彝尊的诗歌成就
  • 第四章 “南施北宋”和开府江南的宋荦
  • 第一节 悲怆沉慨的宋琬诗
  • 第二节 清醇老苍的施闰章诗
  • 第三节 宋荦述说·附邵长蘅与“江左十五子”
  • 第五章 查慎行论
  • 第一节 “浙派”辨
  • 第二节 查慎行诗文化心态的构成
  • 第三节 《敬业堂诗集》的诗史意义
  • 第四节 查慎行的诗歌风格辨
  • 第五节 附说吴之振
  • 第六章 赵执信论
  • 第一节 齐鲁与江南诗文化的消长以及赵执信的时代契机
  • 第二节 赵执信诗学观形成过程及其诗界“权在匹夫”之争的时间考辨
  • 第三节 赵执信“越轶山左门庭”的诗学观
  • 第四节 赵执信诗创作成就
  • 清诗史 下
  • 第三编 “升平盛世”的哀乐心声:清中叶朝野诗坛
  • 引言
  • 第一章 耆儒晚遇的沈德潜
  • 第一节 沈德潜的诗歌生涯及其“时世”契机
  • 第二节 叶燮《原诗》与沈德潜“格调说”异同辨
  • 第三节 沈德潜的诗·“吴中七子”·毕沅·曾燠
  • 第二章 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 第一节 “肌理说”的文化机制(附说“试帖诗”)
  • 第二节 翁方纲的诗学观及其诗作
  • 第三节 附论——从李文藻、桂馥到阮元
  • 第三章 袁枚论
  • 第一节 “袁枚现象”的诗史意义
  • 第二节 “袁枚现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过程·附表四种
  • 第三节 袁枚文化意识对名教纲常的叛离性
  • 第四节 袁枚的诗史贡献
  • 第五节 袁枚诗的成就
  • 第四章 乾嘉诗人谱(上)
  • 第一节 屈复
  • 第二节 画人诗举要
  • 第三节 “一卷怪石”胡天游
  • 第五章 八旗诗人史略
  • 第一节 “辽东三老”、“三布衣”举要
  • 第二节 宗室诗人中的“篱外寒花”群
  • 第三节 铁保与法式善
  • 第六章 乾嘉时期地域诗派诗群巡视
  • 第一节 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
  • 第二节 钱载与“秀水派”
  • 第三节 高密诗派述略
  • 第四节 岭南诗群
  • 第五节 洪亮吉与常州诗群述略
  • 第七章 乾嘉诗人谱(下)
  • 第一节 赵翼的诗史观及其创作成就
  • 第二节 蒋士铨的诗及其与袁枚的关系
  • 第三节 王文治、李调元述略
  • 第四节 “性灵”后劲张问陶
  • 第八章 黄仲则论
  • 第一节 凄怆的心魂
  • 第二节 《两当轩诗》的认识意义
  • 第三节 《两当轩诗》的审美特征
  • 第四节 黄仲则诗文化渊源辨
  • 第四编 风雨飘摇时的苍茫心态——晚近诗潮
  • 引言
  • 第一章 昏沉时世中的悲怆诗群
  • 第一节 王昙的“杀花”之哭
  • 第二节 孙原湘的“自救”诗心
  • 第三节 “郁怒”的舒位《瓶水斋诗》
  • 第四节 郭麐的诗风及其诗学观·兼辨姚鼐的“桐城诗法”
  • 第五节 彭兆荪的幽愤诗情
  • 第二章 “一箫一剑平生意”的龚自珍
  • 第一节 龚自珍的诗史地位·兼说“清代诗史”与“近代诗歌”的叠合关系
  • 第二节 龚自珍诗的“箫心剑气”及其以“完”论诗
  • 第三节 附论汤鹏与魏源
  • 第三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忧愤心史
  • 第一节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及张际亮、朱琦等的爱国诗篇
  • 第二节 贝青乔的《半行庵诗存》和《咄咄吟》
  • 第三节 从姚燮到张维屏
  • 第四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幽苦诗心
  • 第一节 进退失据的心灵——陆嵩、李映棻诗例说
  • 第二节 郑珍的离乱心歌
  • 第三节 金和的“秋蟪”之唱
  • 第四节 江湜的“风兰”心音
  • 第五章 结篇 诗史帘幕的双向垂落——“同光体”与“诗界革命”
  • 重要参考书目
  • 一 史部
  • 二 谱乘、年表
  • 三 总集、丛刻、选集
  • 四 别集
  • 五 笔记、诗话
  • 六 近人论著
  • 后记
  • 后记之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