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思想家传记的典范之作,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伯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根据伯林自己的回忆,以及与伯林长达十年的交谈写成的伯林生活传记。伯林是二十世纪名副其实的见证人,他广泛的阅历、非凡的社交本领,特别发达的倾听与观察能力,使这本书也成为一部特别生动的历史记录。此书2001年出版,现配合伯林文集改版,文字作了一些修订,体例和译名等按丛书统一。有几张照片需联系版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译本序
  • 一 阿尔巴尼
  • 二 里加,1909-1915
  • 三 彼得格勒,1916-1920
  • 四 伦敦,1921-1928
  • 五 牛津,1928-1932
  • 六 全灵学院
  • 七 兄弟们,1934-1940
  • 八 以赛亚的战争:纽约,1940-1941
  • 九 以赛亚的战争:华盛顿,1942-1945
  • 十 莫斯科,1945
  • 十一 列宁格勒,1945
  • 十二 宗族,1946-1948
  • 十三 冷战,1949-1953
  • 十四 迟来的觉醒
  • 十五 盛名,1957-1963
  • 十六 受困的自由主义者,1963-1971
  • 十七 沃尔夫森,1966-1975
  • 十八 回首,1975-1977
  • 十九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由主义者的史诗

    读柏林传跟读入世哲学家赫希曼传很有点相似的意思,都是犹太哲人智者在二十世纪的飘零人生。柏林幸运的在英国寻找自由主义的真谛,而赫希曼则在俗世挣扎。柏林的消极自由学说始终是对自由主义的巨大贡献,以至于半个世纪后西方世界还未能真正的贯彻自由主义,是政治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对于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自由主义的朋友,强烈推荐!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伯林一生是传奇的,犹太人、俄国人、英国人、自由主义者等诸多身份让他处于矛盾之中,思想纠结的,但生活却是洒脱的。伯林是一只懂很多事情的狐狸,但这只狐狸心中也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对自由主义的追求,其心中的自由主义是消极自由,追求不受强制的自由,而且对于积极自由保有强烈的怀疑和警惕。在他心目中,价值观念应当是多元的,而且很难得到调和。多元的价值都应当得到共存和尊重,但前提是在人性范围之内。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指责,对自己的思想也不甚满意。但对于消极自由的坚持却伴随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狐狸的勇气(《伯林传》读书笔记)

        这本书已经看完了一个多月,一直没有敢于落笔写笔记。人物传记就是这样,虽然讲的是人的一生的,但是其中贯穿的一条线是他的思想形成的脉络。你很难去说这本书给你留下的是什么,是故事吗?是。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思考世界的方式。当然向伯林这样的大师,我们没法像他一样,毕竟天才和那样丰富且波折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伯林说他是个狐狸。他把人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一种是知道很多小事的狐狸。且不说这种方法正不正确,只是伯林总是有些过谦了,毕竟他知道的并不只是一些小事,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哪怕只知道一件事,或许也只知道一件小事。或许这就是我们这样的小人物的痛苦,知道得太少,却总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这或许是我们读传记的动力,至少让我们能知道那些每天在思考大事的人是怎么改变我们的世界的,也能理解能思考大事的人的生活也未必都是一帆风顺的,过不过得好一生或许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怎么去生活。扯得有点远,还是说回书。这本书是一本信息密度很大的书,它虽然使用伯林的一生为线索来讲述他的故事的,但是因为伯林一生的丰富和波折,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切口,去观察过去整整一个世界的变化。伯林的一生都在多种身份中,不断思索着这个世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的年代,伯林在一些不同的价值选择中间作者深刻思考。书里说,伯林的确不是一个独创性的思想家,他是一个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哲学家。在整本书里,我能读到的是,虽然伯林是个哲学家,是个思想者,但是他关注的是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和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他是个怀疑主义者,他并不完全相信人的理性。他会认为理性是人类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工具,但是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的价值观是一种每个人基于自己的历史、经历、经验选择的结果,这种结果必然会因为人的不同而不同。正因为价值观念互相冲突,也使得人类理性中有着不可救药的缺陷。“理性能够澄清事实,然而选择本身既是一种意愿、本能和情感的行为,也是在黑暗中进行的一场赌博。” 所以,虽然他认为自己是一只知道很多小事的狐狸,但是有一件大事他一直知道的很清楚,就是理性其实是一个工具,而工具的就要归工具,要解决的仍然是问题。当人类走入理性社会的时候,会有一种超越的自大感,就是我们好像能够掌控这个世界。然而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和认知历史,世界的广袤和时间的近乎无限,让人的认知只有在短暂的失控内有着看似无可辩驳的正确性。而这也让人类有了我们已经掌握了真理,或者真理即将就会被我们发现的感觉。只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会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好像有着出乎意料的复杂,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之间。比如在科学领域,我们会很自然的认为独创性是好的,是进步的,是发现真理的一个必要的环节。然而在人类社会中却经常和会发现,独创性在纯粹理性中也许是一种美德,在实践理性中却可能是一种邪恶。而伯林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在于审视为什么独创性的、书斋式的哲学或社会思想,用于改造人类现实时,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上个世纪在人类社会中的悲惨,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那种绝对性的社会设计,确实不太适合人类这种极端复杂的群体互动。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的存在是观念性的存在,人不可能压制所有的观念。”“对观念的压制,对以观念为媒介的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压制,也就是对人性的压制。” 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它复杂在不仅会对环境有相应的反应,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认识,并通过这个认识反过来对环境施加影响。这个过程在不同的人中间,反应的过程是极其不一样的。虽然在同一个群体范围呢,大部分人会有一个大致的可以归类的依据,但是每个人仍然是有千差万别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来自生活的环境,来自读过的书,也来自身边的不同的人。我们在回想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发现对自己产生一生的影响可能就是某一两个人说的一两句话,然后我们的世界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所以这也说明,为什么每个人的信仰、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因为这些都是每一个个体自己选择的结果。在前现代的时代,受制于知识传播的技术原因,当时人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小,有价值的、可选择的并不多。但是现在却完全不同,每个人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而人类的能力有没办法做到接收和处理所有的这一切,所以必然要选择一些,然后忽略掉绝大部分的信息。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又会根据人天然的本能,不断地在筛选那些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信息,再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价值观。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不同的个体对于价值、道德、善的本质等等这些超越性的认识有着不可弥补的分歧,人们的信仰也正处于无法挽回的争论之中。伯林就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这种 “各种相互竞争的人类利益之间那不可化约的冲突”,是现代世界并且世界上也是人类生活本身当中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有两种基本的主张很早就在伯林的脑海里扎下了根,一是各种价值观念有可能是相互矛盾、无法调和的,二是人类并不具备无限的可塑性。在这个基础上,伯林最重要的思想也就成为了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就是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就是你能借助反思、自觉地认识到一个更好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比如,健康生活,勤奋求知,工作进取,当志愿者者,做社会公益等等)。消极自由,就是是摆脱障碍的自由,即只要个体的行为不妨碍他人的自由,那么他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不应当受到干涉。简单说一种是我要做什么的自由,另一种我不要做什么的自已的自由。这两种自由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积极自由经常会被人利用,成为强加于你身上,并让你感觉到自己并不自由。比如,我这样是为了你好,你应该更加努力、积极、进取等等。伯林在这里讨论的就是,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有自己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都是人生来本身就应该具有的权利,但运用这些自由的前提,是这样的自由应该在不干涉别人的自由时候的选择,而不能因为我的自由去限制他人的自由,同样他人的自由也不该影响我的自由选择。他说 “自由就是自由,而不是平等或公平或正义或文化,或人类幸福或良心的安宁”,而这种自由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下才能享有的。因为,人类常常是在不但无法调和亦且没有共同尺度、不能相互比较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我们,至少是我们只知道一点点小事的人,不能轻易地判断对方的选择是否一定就是不道德的。而做到这一点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我们要非常尊重别人的消极自由。伯林是一个智者,而他的智慧就体现在,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问题,同时也能接受世界的矛盾。他不并追求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就是现实本身。他寻求智慧,但也知道或许人类社会未必就一定有真理,“真理从来就没有赋予过人们自由,而自由也并不总是让人变得更好。”。他相信理论性,但他也相信理性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他相信理性,但并没有走过头;他相信道德普遍性,但也知道它们并没能赢得多少狂热的信仰者。” 他相信人性,但也明白人性并不是总能让这个是世界美好,“没有确定的人性,人类没有确定的未来,历史并不是一种走向至善的进程;不存在全部的善都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当我们强调自由的时候,就有可能损害平等,反之亦然。” 第一等的智慧是知道这个世界的矛盾,但仍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改变它的唯一希望就在于面对它,而不是在对以前那个世界的怀恋中生活下去。”“哲学的任务是净化社会对其自身的议论,阐明其道德规范,并加强其中的‘年轻人’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责任感,从而为所谓的‘文明社会’进行辩护。” 这一切都是智者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的感恩。至于柏林自己,他说 “至于生活的意义,我不相信生活具有任何意义。我根本就不会去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我怀疑它根本就没有意义,这给我带来一种巨大的安慰。”“我的生活与我的观点是相反的…… 我相信所有的选择都是痛苦的,而不是说选择对我个人而言是痛苦的。” 嗯,就是,生活不只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这就是狐狸。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0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