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音乐经典读本,集结了20世纪非凡的领袖、音乐家、重大事件与历史转折点。

内容简介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卷] 1900-1933
  • 1 黄金时代:施特劳斯、马勒、世纪末
  • 2 浮士德博士:勋伯格、德彪西、无调性
  • 3 大地之舞:《春祭》、民风、爵士热
  • 4 无形无体:从艾夫斯到艾灵顿的美国作曲家
  • 5 林中幽灵:西贝柳斯的孤独
  • 6 罗网之城:20年代的柏林
  • [第二卷] 1933-1945
  • 7 恐怖的艺术:斯大林时期的俄国音乐
  • 8 音乐为一切人:罗斯福时期的美国音乐
  • 9 死亡赋格:希特勒时期的德国音乐
  • [第三卷] 1945-2000
  • 10 零时:美军和德国音乐,1945-1949
  • 11 勇敢的新世界:冷战与50年代的先锋派
  • 12“格莱姆斯!格莱姆斯!”:本杰明·布里顿的激情
  • 13 锡安公园:梅西安、里盖蒂与60年代的先锋派
  • 14 贝多芬不对:比波普、摇滚乐、极简主义
  • 15 沉没的大教堂:世纪结束时的音乐
  • 尾声
  • 推荐聆听与阅读
  • 鸣谢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艺术社会史,音乐功力深厚,议论亦精到

    这是一部足够全面的 20 世纪音乐展览,配合文中提到的曲目食用更佳。够厚也够厚重,宛如重新走过从传统到反叛到新潮再成为传统农业的时间进程。一切古典现代,复杂简单皆为相对,但政治与权力的影响一以贯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 20 世纪》是一本 20 世纪的古典音乐历史。在 20 世纪初,古典音乐依然是最重要的演出形式,但到了 20 世纪结束时,古典音乐变成了小众的享受,这一百年间,古典音乐发生了什么?有哪些重要的音乐家?他们都干了什么?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用多种手法讲述了 20 世纪的古典音乐,有音乐家小传,有专业的音乐讲解,有文化和社会史,有目击者的第一手叙述,有八卦。这本书既适合专业读者,也适合那些对古典音乐好奇的人。这本书写的是 20 世纪的古典音乐,战争只是其中的一段。20 世纪初,古典音乐还是最重要的演出形式,但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电影及其他娱乐形式的发展,听流行音乐长大的人,已经很难想象古典音乐曾经的地位。第一,希特勒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古典音乐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社交圈。他说,政治必须上升到音乐的高度,而不是反过来。但实际上,某些古典音乐还是会为政治服务。第二,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原本的生存方式就跟权力机构摆脱不了关联,他们依靠教会、皇室、上流社会来供养,所以作曲家和权力走得比较近。然而,权力也会给作曲家带来羞辱。理查德・施特劳斯会被戈培尔羞辱,肖斯塔科维奇也会被斯大林弄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他们的作品都流传下来,艺术家的最高使命还是艺术。第三,欧洲作曲家流亡到美国,提升了好莱坞电影的配乐水平。如今,很多人是通过电影来接触更严肃的音乐。在电影故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那些坏人总会跟古典音乐挂钩,电影中的邪恶场景大多有古典音乐出现。作者的分析是,纳粹德国跟古典音乐之间的渊源,给古典音乐带上一点儿邪恶色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古典音乐重述历史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 20 世纪》的作者亚历克斯・罗斯是美国著名乐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荣誉博士,从 1996 年起为《纽约客》写古典音乐评论。《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 20 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 20 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古典音乐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 20 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希特勒也是一个古典音乐迷,他说,政治必须上升到音乐的高度,而不是反过来。但实际上,某些古典音乐还是会为政治服务。 古典音乐作曲家和权力走得比较近,然而,权力也会给作曲家带来羞辱。理查德・施特劳斯会被戈培尔羞辱,肖斯塔科维奇也会被斯大林弄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二战期间欧洲作曲家流亡到美国,提升了好莱坞电影的配乐水平。美国在德国进行军管期间,也把音乐当成了意识形态的战场。《余下只有噪音》通过古典音乐,重述了 20 世纪的历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