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管理者必读。与德鲁克比肩的哲学管理之父、伦敦商学院创始人查尔斯·汉迪告诉你,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S型曲线是每个组织和企业在预测未来时一定会参考的工具,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2.查尔斯·汉迪,欧洲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大师。1967年,创办了伦敦商学院,并成为该学院的全职教授。曾获得13所英国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或名誉研究员,于2000年被授予英帝国司令勋章,曾著有《组织的概念》《空雨衣》《非理性的时代》《拥抱不确定性》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前言
  • 第1章 第二曲线
  • 是什么?我们是如何发现它的
  • 第2章 DIY社会
  • 技术改变了世界吗?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 第3章 新的颠覆
  • 信息革命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 第4章 工作场所
  • 是什么?在哪里?和谁一起?如何工作
  • 第5章 市场
  • 它被证明是虚假的上帝吗?在什么地方可以信任它
  • 第6章 增长的困境
  • 更多总是意味着更好吗
  • 第7章 资本主义的玻璃塔
  • 我们需要新的资本主义吗
  • 第8章 公民组织
  • 企业应该更民主吗
  • 第9章 新管理
  • 是什么?它该如何实施
  • 第10章 庞氏社会
  • 我们是否沉浸在债务中?后果是什么
  • 第11章 公正的社会
  • 什么是公正的社会?正义都实现了吗
  • 第12章 金色的种子
  • 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吗
  • 第13章 未来的学校
  •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 第14章 民主的挑战
  • 我们的政府有多民主?它与目标相吻合吗
  • 第15章 他人的必要性
  • 他们是谁?在哪里找到他们?怎样保留他们
  • 第16章 与自己的契约
  • 我们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们需要哪一种社会?亚里士多德是对的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适合年轻人放在枕边的必读书

    英国管理学大师、社会哲学家查尔斯・汉迪的这本书,是他在八十多岁的高龄把他几十年的人生智慧,写给自己孙子辈的年轻人看的。


    首先,作者提醒年轻人不要只看眼前的舒适,而是要着眼未来,注意到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转变。
    五百年多前,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创造了全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而五百年后,互联网及其衍生品在过去二十年里让信息传播的成本进一步指数级下降,商业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秩序再一次变革。牛津大学的研究者认为,在未来 20 年,当今 47% 的工作将会被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取代;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仅在未来 10 年,就将有 2.5 亿个工作岗位被取代。
    所以,当下的年轻人没有太多传统的办法可以完全照搬,而是需要在很多传统的做事方法之中加入 “第二曲线” 的思维,尽早找寻到自己的 “第二曲线”。
    那么具体该如何找寻 “第二曲线” 呢?
    这也是本书带给我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启发,那就是:人生的任何一个部分,其实都没有简单的或标准的解决方案。我过去一直认为应该有,或者起码可以有,如今却发现生活处处皆有悖论。但同时汉迪教授也指出,假如能认清现状,且有心突破,便可以找到穿越悖论的路径。
    总的来说,这本书引人入胜并且令人兴奋。
    作者不仅仅是想阐明 “第二曲线” 是什么,而是从更宏大的视角,在资本、经济及其衡量方式、教育、工作及其组织方式、婚姻与家庭、民主和政权等多个领域,给出了他极具深度和极富洞察力的思考。
    一位社会哲学家能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语音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生活哲学,实属珍贵,因此适合放在枕边反复阅读。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的第二增长曲线

      人生其实是在一个坡角往另外一个更高的坡角前行的道路。区别在于不像西西弗斯那样推个大铁球到顶了再来一次,但是也有这样的人生,而普通人就如同西西弗斯在低水平里来回折磨。第二增长曲线这个概念在商业里适用,人生规划照样适用。用马云的话理解就是得在晴天修漏水的屋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二曲线——维持基业长青

        最近银行业流行开来 2 本书《第二曲线》和《银行 4.0》,我们属于周边,也就波及到了。


        然而,与我而言,倒不算是被波及,只是,刚好和我的书目看重了。本文只谈《第二曲线》,这是本什么书呢?总体来说,好读又不好读,好读是本文更像是散文,而不是严肃的学术文章;不好读主要是 “形散神不散”,这个 “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这也难怪,因为本书是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其 80 岁高龄的时候,为年轻人写的。所以,读来更感觉像是一位老者,微笑着坐在你对面,把所有的时间和历史,都归结成了几句话,然后不断地在各种例子中重复、重复、重复。他自己讲得乐在其中,旁征博引,草蛇灰线,读者可能就会觉得抓不住重点,即便感觉如沐春风,可能读完后也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感悟。所以这本书需要随着时间的积累,特别是对于一位企业家,或者是想创业的人士来说,必须在不同的阶段,都读上好几遍。因为这本书讲述的,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如何发现 “第二曲线” 的问题,而更多地是为什么更多企业被 “第二曲线” 拍死的问题。创新者,很可能就是在拍死前面企业的第二曲线上起来的(特别是在资本投资的社会中,第二曲线的投入,可以由更多的资本投资者,而不是依靠企业第一曲线的收入来支撑),然而,这条别人的 “第二曲线”,很显然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你的 “第一曲线”,因为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
        所以说,所谓基业长青,从第二曲线的视角看,那就是企业能够不断发现 “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永远不是在跌下的地方爬起来,而是在没有跌下的时候,其实更确切地说,是在到达某项业务的顶峰之前,就开始预备 “如何爬起来了”,在第二曲线这里,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找第二个山峰,而不是再爬一遍。这一遍一遍地重复,就是 S 型曲线一遍一遍地重复。问题是,基业长期到底要重复几次 “第二曲线”?
        最近发现李善友教授也喜欢 “第二曲线”,他 “非连续性创新” 中要说的,就是通过非连续性创新,跨越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企业的第二曲线拉动增长。
        所以,第二曲线要说什么?就是一切建立在第一曲线经验上的经验,在第二曲线那里,往往是不能用的。换句话说,企业原有的增长模式、成功经验,在真正的第二曲线那里,什么都不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伟大的企业,并没有真正跨越第二曲线,这也就是为什么商业社会永远是 “你方唱罢他登场”,基业长青是违背人类最基本的 “心智模式” 的,我们喜欢用经验来指导当下和未来,这样,第二曲线就很难被发现,企业往往被外行打败。
        所以说,这本书为什么是一位老者徐徐而来,侃侃而谈,我们却可能只是凑个热闹?因为这些所谓 “第二曲线”,其实本身很可能就建立在人生阅历之上,对于企业而言,是建立在企业有盛有衰,有起有落之后。
        言归正传,这是一本值得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值得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值得在自我感悟的每一个节点上,细细品读一下,与 80 高龄的智者对话,我们能永葆青春,企业也能基业长青。
        最后说一句自己在本书中的领悟:知道了第二曲线,知道了非连续性,难道就是要去发现特征,然后判断这种时期是否到来吗?我想,恐怕不是,我相信,当你看到的时候,为时已晚。有效的做法是什么?我从书中得到的答案就是,“有限关注环境特征,但无限关注创新”,特别是在企业内部,这种无限关注创新,不是要说鼓励创新这种话,而是要确保第一曲线上最好的那些资源(位置、人才),至少不妨碍新业务的发展。最后用一句《三体》名言结束对本书的推荐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1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