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钱锺书、杨绛作序力荐,著名出版家锺叔河先生百字版《古文观止》。古文启蒙优选,拉近你与经典文言文之间的距离。

内容简介

本书著名出版家锺叔河先生的心血力作,是为教育孙辈而编纂的古文合集。

每篇选文都由锺先生精心拣择,包含文言原文,并有白话翻译【念楼读】和评批【念楼曰】。

书中内容横跨多个领域,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名人酬唱,涵盖各种文体,包罗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篇篇短小精悍,句句朗朗上口。

本书始作于1991年,连载于报刊。2002年集结为一卷本《学其短》,收文一百九十篇。2010年再版,更名为《念楼学短》,扩为五卷五百三十篇。

本次再版,由作者亲自在五卷本基础上修订内容,并调整全书结构,焕然一新,终成一千二百余页的两册大书,胜过以往所有版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自序
  • 论语十篇
  • 师生之间
  • 逝者如斯
  • 夺不走的
  • 什么最重要
  • 君臣父子
  • 偏激和清高
  • 忠不忠
  • 何必使劲敲
  • 阿鲤
  • 疯子的歌
  • 孟子九篇
  • 尴尬的王
  • 暴君可杀
  • 暴力无用
  • 偷鸡的故事
  • 有毛病
  • 读书知人
  • 杯水车薪
  • 不能尽信书
  • 民重于国
  • 檀弓十篇
  • 死后别害人
  • 想起袁世凯
  • 争接班
  • 是不是蠢猪
  • 孟姜女
  • 苛政猛于虎
  • 人的尊严
  • 会讲话
  • 犬马的待遇
  • 朋友之道
  • 左传八篇
  • 怀璧其罪
  • 政治与亲情
  • 抗旱
  • 比太阳
  • 冤大头
  • 好有好报
  • 品德更珍贵
  • 城门之战
  • 国语九篇
  • 甲鱼太小了
  • 自家杀自家
  • 跟着走
  • 知难不难
  • 当头一棒
  • 父亲的心
  • 想快点死
  • 逮鹌鹑
  • 只为多开口
  • 战国策十篇
  • 明白人难做
  • 玉石和鼠肉
  • 辩士
  • 送耳环
  • 邻人之女
  • 说客
  • 听音乐
  • 牛马同拉车
  • 狗咬人
  • 不是时候
  • 庄子十篇
  • 我是谁
  • 千万别过头
  • 选择自由
  • 真能画的人
  • 得心应手
  • 没有对手了
  • 儒生盗墓
  • 无用之用
  • 寂寞
  • 少宣传
  • 诏令十四篇
  • 将许越成
  • 约法三章
  • 千里马
  • 非常之人
  • 关心低工资
  • 给老同学
  • 对吴宣战
  • 抚恤死者
  • 天灾人事
  • 模范君臣
  • 南下三条
  • 不戴高帽子
  • 不杀读书人
  • 民国开篇
  • 奏对十四篇
  • 脱祸求财
  • 不如卖活人
  • 反对坑儒
  • 请除肉刑
  • 自告奋勇
  • 疏还是堵
  • 一把菜
  • 攻其一点
  • 如何考绩
  • 魏与吴
  • 不能看
  • 赏艺人
  • 长乐之道
  • 拜佛无用
  • 箴铭九篇
  • 低姿态
  • 少开口
  • 后有来者
  • 谁坑谁
  • 上天难欺
  • 抓住今天
  • 廉生威
  • 集句为铭
  • 第一清官
  • 书序十四篇
  • 何必从严
  • 孝与非孝
  • 写得漂亮
  • 还当道士去
  • 酬唱之交
  • 强词夺理
  • 委曲求全
  • 诗人选诗
  • 诗与真实
  • 题诗难
  • 当朝的史事
  • 今昔不能比
  • 以笑代哭
  • 文人打油
  • 文论九篇
  • 忌迎合
  • 意趣同归
  • 文章如女色
  • 同时异时
  • 生气
  • 不相同才好
  • 新旧唐书
  • 竹轩
  • 文字狱
  • 诗话九篇
  • 诗中用典
  • 四句够了
  • 盛唐不可及
  • 雪里芭蕉
  • 说苏黄
  • 多馀的尾巴
  • 含蓄
  • 创作自由
  • 得其神髓
  • 世说新语十一篇
  • 永恒的悲哀
  • 才女
  • 从容与慷慨
  • 生死弟兄
  • 妈妈的见识
  • 一罐鲊鱼
  • 林下风气
  • 乘兴
  • 酒给谁喝
  • “亲爱的”
  • 急性子
  • 容斋随笔九篇
  • 白氏女奴
  • 近仁鲜仁
  • 不平则鸣
  • 简化字
  • 逢君之恶
  • 改地名
  • 杀功臣
  • 同情者的诗
  • 保护伞
  • 老学庵笔记十篇
  • 一副八百枚
  • 不为人知
  • 刺秦桧
  • 炒栗子
  • 蔑视痛苦
  • 名字偏旁
  • 泥娃娃
  • 放火三天
  • 地下黑社会
  • 口头语
  • 宋人小说类编十篇
  • 之乎者也
  • 敢言的戏子
  • 不如狮子
  • 拍马屁
  • 县太爷写字
  • 皇帝的风格
  • 独乐园
  • 朝云
  • 黑暗时代
  • 傍人门户
  • 南村辍耕录五篇
  • 棒打不散
  • 学者从政
  • 大国的体面
  • 正室夫人
  • “有气味”
  • 菽园杂记六篇
  • 儿子岂敢
  • “凡是派”
  • 自称老臣
  • 染发
  • 画圣像
  • 乌桕树
  • 古今谭概五篇
  • 心中无妓
  • 大袖子
  • 不怕杀头
  • 那两年靠谁
  • 人之将死
  • 广东新语八篇
  • 水流鹅
  • 狗与奴才
  • 瑶人美食
  • 何必引韩诗
  • 金色的丝
  • 香分公母
  • 夺香花
  • 草木之名
  • 广阳杂记十一篇
  • 洪太夫人
  • 谢客启事
  • 抬轿子
  • 小西门
  • 春来早
  • 看衡山
  • 瑰丽的雪
  • 鸡公坡
  • 孤独的夜
  • 采茶歌
  • “双飞燕”
  • 巢林笔谈十篇
  • 悲哀的调子
  • 中秋有感
  • 自作孽
  • 江上阻风
  • 黄连树下
  • 悼亡妻
  • 微山湖上
  • 惜华年
  • 暑中悬想
  • 画中游
  • 子不语八篇
  • 虫吃人
  • 死不松手
  • 千佛洞
  • 大榕树
  • 卖祖宗像
  • 装嫩
  • 雁荡奇石
  • 砸夜壶
  • 阅微草堂笔记八篇
  • 两个术士
  • 自己不肯死
  • 老儒死后
  • 鬼有预见
  • 报应
  • 死了还要斗
  • 狐仙也好
  • 贪官下地狱
  • 扬州画舫录九篇
  • 飞堶
  • 僻静得好
  • 茶楼酒馆
  • 演法聪
  • 男旦
  • 丝竹何如
  • 以眼为耳
  • 同声一哭
  • 扬州泥人
  • 两般秋雨庵随笔八篇
  • 座右铭
  • 不白之冤
  • 警句
  • 蔡京这样说
  • 女人之妒
  • 借光
  • 立威信
  • 夏紫秋黄
  • 春在堂随笔八篇
  • 夫妻合印
  • 百工池
  • 碧螺春
  • 又是一回事
  • 纪岁珠
  • 甘露饼
  • 封印
  • 不说现话
  • 议论文十三篇
  • 桃李不言
  • 怕不怕民众
  • 不能不学
  • 儿子取名
  • 谈人才
  • 宽与严
  • 官与贼
  • 一团熟猪油
  • 舆论一律
  • 做不做官
  • 谈读书
  • 说现在
  • 明不明
  • 说明文十三篇
  • 宫门的标志
  • 煎鱼饼
  • 虎皮鹦鹉
  • 地理模型
  • 以虫治虫
  • 凤凰不如我
  • 锄头的快口
  • 灶王爷
  • 珍奇的书桌
  • 相爷的名片
  • 乞巧
  • 缩微玩物
  • 巧合
  • 抒情文十一篇
  • 月下
  • 江上的笛声
  • 习字
  • 怨华年
  • 我爱独行
  • 日长如小年
  • 夜之美
  • 老年
  • 在秋风里
  • 燕子来时
  • 一年容易
  • 哀祭文十一篇
  • 简短的悼词
  • 悼横死者
  • 求止雨
  • 悲愤的两问
  • 无言之痛
  • 不敢出声
  • 无人对饮了
  • 送别老臣
  • 生死见交情
  • 带笑而死
  • 哭宋教仁
  • 写景文十篇
  • 石门山
  • 徐知诰故居
  • 观泉
  • 龙关晓月
  • 丽江木府
  • 寓山的水
  • 招隐山
  • 再上名楼
  • 荷花深处
  • 会稽山色
  • 题画文七篇
  • 画飞鸟
  • 李广夺马
  • 真与美
  • 动人春色
  • 还是东坡
  • 残缺之美
  • 孤山夜月
  • 记事文十三篇
  • 种仇得仇
  • 和圀
  • 以饼拭手
  • 人不如文
  • 豺咬杀鱼
  • 有脾气
  • 献赋
  • 树倒猢狲散
  • 巧安排
  • 父与子
  • 须读书人
  • 勿与钥匙
  • 一览皆小
  • 记人物十三篇
  • 吸脓疮
  • 高下自见
  • 牛头马面
  • 英雄本色
  • 听其自然
  • 靴价
  • 胡铨
  • 更快活
  • 洗马
  • 又哭又笑
  • 性情中人
  • 不讲排场
  • 送寿礼
  • 记社会十三篇
  • 市井无赖
  • 乐工学画
  • 琴师
  • 一连三个
  • 边唱边摘
  • 咬屁股
  • 太行山
  • 四十年河西
  • 愉快的事
  • 讨厌的事
  • 敬土地
  • 妓女哭坟
  • 吃瓦片
  • 记言语十一篇
  • 点上蜡烛
  • 答得好
  • 手足情深
  • 我不会死了
  • 说蟹
  • 披油衣吃糖
  • 救马夫
  • 人尽可夫
  • 囊萤映雪
  • 人情冷暖
  • 读常见书
  • 苏轼文十篇
  • 自己的文章
  • 读陶诗
  • 惜别
  • 桃花作饭
  • 过滩
  • 黑不黑
  • 屠龙和踹猪
  • 月下闲人
  • 脱钩
  • 知惭愧
  • 陆游文十篇
  • 岑参的诗
  • 不如不印
  • 信运气
  • 天风海雨
  • 忆儿时
  • 故都风物
  • 提个醒
  • 今昔不同
  • 想鉴湖
  • 无聊才作诗
  • 张岱文十篇
  • 不出名的山
  • 出游通知
  • 二叔的笔墨
  • 考文章
  • 写景高手
  • 米家山
  • 人和狼
  • 茶壶酒壶
  • 他读的书多
  • 郑燮文十篇
  • 对不住
  • 鬼打头
  • 不求人作序
  • 胸无成竹
  • 文与画
  • 润格
  • 难得糊涂
  • 雪婆婆
  • 郑为东道主
  • 博爱
  • 王闿运日记
  • 儿女读书
  • 清明
  • 杀人与要钱
  • 张之洞来信
  • 祭奠亡妻
  • 和合二仙
  • 做生日
  • 做年糕
  • 走夜路
  • 苏轼的短信
  • 何必归乡
  • 田家乐
  • 黄州风物
  • 青灯
  • 谢寄茶
  • 谢饭
  • 苦涩的孤独
  • 邀饮茶
  • 八载重逢
  • 邀约的短信
  • 不知会晴不
  • 人生如寄
  • 且住为佳
  • 请来奏琴
  • 一碗不托
  • 邀住西山
  • 去木末亭
  • 游秦淮
  • 莫负此清凉
  • 一醉方休
  • 明年再见
  • 问候的短信
  • 喜见手迹
  • 如何可言
  • 苦雨
  • 悲士不遇
  • 南京风景
  • 酒杯花事
  • 西风之叹
  • 寂寞
  • 举火不举火
  • 告罪
  • 节序怀人
  • 赠答的短信
  • 毋相忘
  • 橘子三百枚
  • 几张字
  • 达头鱼
  • 谢赠酒裘
  • 两件棉衣
  • 谢赠兰
  • 谢赠墨
  • 笋和茶
  • 故乡的酒
  • 谢送花
  • 倾诉的短信
  • 不失自我
  • 刀与绳
  • 一口气
  • 梦想
  • 不要脸
  • 相知就好
  • 吃惯了苦
  • 难忘的月光
  • 孤臣孽子
  • 他得先来
  • 妻死伤心
  • 文友的短信
  • 小巫见大巫
  • 哀乐由人
  • 难得洒脱
  • 以诗会友
  • 不欲作
  • 请删削
  • 以泪濡墨
  • 选诗
  • 谈作诗
  • 刻《文选》
  • 读书之味
  • 说事的短信
  • 说写字
  • 说挨整
  • 说苏洵
  • 说果木
  • 说雅俗
  • 说大伯
  • 说借书
  • 说交友
  • 说借钱
  • 说荻港
  • 说官司
  • 劝勉的短信
  • 赶快走啊
  • 阿房即阿亡
  • 积极与消极
  • 戒阿谀奉承
  • 绝交
  • 勿禁渔
  • 难为兄
  • 请宽心
  • 不可与同游
  • 交好人
  • 敬恕二字
  • 家人的短信
  • 实至名归
  • 注重人格
  • 为子求妇
  • 勿求长生
  • 将人当作人
  • 人与文
  • 不可不守
  • 贺侄及第
  • 缓缓归
  • 维君自爱
  • 怎样习字
  • 临终的短信
  • 不要造大墓
  • 记恨街亭
  • 生离
  • 死别
  • 义无反顾
  • 朝闻夕死
  • 切勿失信
  • 嬉笑赴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辈编辑的典范

    传统中国文人用典慎重,出处和个人感悟泾渭分明,现代资讯爆炸,从高校开始就奉行 “天下文章一大抄”,上世纪 80 年代,我那时印象里,妈妈为当教授,出了很多书,我的印象是各种抄书,上大学的时候,专业课的老师属于先于学生读几本西方教科书,开学就开始 “现学现卖”,市面上越来越多的 “畅销书” 都属于文字摘抄剪辑,由此更凸显老辈编辑的学问严谨和珍贵,当然也有些 “那时” 的痕迹,比如讽刺胡长清现代人不查百度都不知道是谁了。中华传统经典浩瀚,糟粕和过时的资料也不少,本书随翻随读,大概知道用典出处,书类似 “古文集锦”,耐看,适合慢读细品。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流传了百年、千年的段子,藏着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这套书很厚,但读起来并不困难,因为所选的 530 篇古文都不足 100 字,有的甚至只有个把字,比一条微博还短。
      一、短有短的好。
      短文读起来没门槛。古文不大好懂,想了解传统文化,古文底子又有些弱的人,长篇大论看不下去,理解这套完全没问题;短文还容易记忆,日常消遣着翻翻,三五天下来也能掌握很多古代文化知识,记住很多文言文原文。
      二、选文选的好
      这套书所选的短文是真的厉害:1 涵盖范围广。古人的思考、衣食住行、迎来送往,都包括了,一套书足以让人立体地了解古人的行为处事、喜怒哀乐。2 这些短文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儿,特别是下册 “临终的短信” 部分,随便挑一篇出来都特别触动人心:
      比如韩玉写给儿子的遗书:“此去冥路,吾心浩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 既有对信念的阐释,又有对孩子的深情。
           三、本是写给自家孩子的,有幸被我们读到
      这套书一开始是作者写给自家孩子看的。作者锺叔河是钱锺书、杨绛的编辑,著名散文家、出版人,已经 80 多岁了。他觉得孙子们的语文成绩不大理想,想帮孩子们理解传统文化,就写了这套书。
      出于爱子之情,他也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看法放进了书里 “主要是在【念楼曰】的部分。有些人觉得这部分内容有点絮叨,我却觉得这正是这套书的可爱之处,好像家里的长辈充满关切地叮嘱晚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故薄厚、人情暖凉,不需要磅礴雄文,古人都写在了书信尺牍的短文字里了

        钟叔河,选文,评点的功夫,胜过当世甚高,品鉴文章的角度,别具只眼,什么叫『江湖』,什么是『庙堂』,什么算 “千古留名”,谁才当得上 “三代文宗”…… 怎么会需要阳春白雪的雄文奇文,不都在「世故人情」里了吗。


        可以讲,老钟把古人的人情文体,选了个遍,所谓『人情文体』,除了盖房子的 “上梁文”,褒评碑主的颂德文字,凡是能够体现人情的文字,悉数入选了。
        前半部分,与《古文观止》类似,选取古籍里的优秀篇目,稍作解义,无非篇目更短,突出一文一评一情一会。
        后半部分,尺牍、书信、随笔、手札、短笺,比这前半部分,更有意思,有意思就有意思在世态人情。
        每一篇选文,都按照:现代汉语译文【念楼读】,钟叔河的评点和原文写作的一些背景【念楼曰】,最后是原文。
        评点,并不强调文章的载道功能,一切落脚点都回到人情,有伤心妻子突然故去的:
        「数十年同艰共苦,而目中忽无此人… 不数日间,遽然化去… 此种伤心,千古皆同…」
        有从战乱中侥幸活命,获得短暂的时间,庆幸还能欣赏月色的:
        「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 怅然久之」
        不久前,还为了兵荒马乱,东躲西藏,就这么片刻工夫,难得好月色,都不忍心往院子里走,怕惊扰静水空庭。
        还有,临终前忏悔的,这个就是王献之了,没想到大书法家,临了之时,竟然向离婚的妻子,儿时的表姐,倾诉衷肠,深表无奈和遗憾:
        「虽奉对积年」,也可以「尽日之欢」呀,本来我想与你「白头偕老」的,就像小时候朝夕相处那样,「岂谓乖别至此」,怎么也没想到我给过成了如今这副样子,心里头是真的难受,「诸怀怅塞实深」,只怕,我们再也没可能见上一面了,「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怕是永远都没法弥补了,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还是早点死了吧。
        作为王羲之幼子,王献之书法造诣最高,颇为王羲之喜爱,如此精于书法的大师,人称『小圣』,竟然过不好自己的日子,跟妻子离婚。有意思的是,临终之前,遵照道教徒的规矩,家人需要为他上章忏悔,王献之只说了一句:
        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纵然才情如此,也抵不过一纸皇命,纵然感情至深,也抗不过权力。所以才说,没办法,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们会发现,就这么一篇小文,就把人在特定处境里,左支右绌,左右不得,淋漓展现,而且,当事人一点也没有为自己开脱,没讲 “不怪我”“不是我的错”,而是敞开了情绪,任其流淌。
        这是老钟希望给我们看的。
        王献之这篇是『死别』。
        还有一篇『生离』,讲的是苏东坡。
        东坡慨叹,贬谪万里,到天涯海角都没事,现在『归宿田里』,却一病不起,恐怕这日子到头了。
        说到这,不会结束,接下来绝不会哀叹,而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和达观 ——『然死生亦细故尔』——,生死,算得了什么,不过天地间一件小事,没啥可抱怨的。
        东坡,永远有这样的『天地』『宇宙』,比自己大得多的视角。竟然跟写信对象讲,要普度众生,以此珍重。
        苏轼,不能说不留恋生活,他一辈子都热爱生活,很会生活很会过日子,然而,面临生死难逃,也能不坠风度。
        列了两个印象最深的:生离的苏东坡,死别的王献之。
        书里都是这样的文字,这样世故人情,也至情至性的文字,亲人朋友,面前的昔日对头,他乡的半生故交,字字句句,都落在人生宏大叙事之外的角落里,从这样的角落里,寻得一丝温暖,片刻慰藉。
        不是要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了不得的知识学问,而是不期然发现了在高谈弘论国家大事的雄文外,还有这么一类细小的文字,一片尺牍,几句问候短笺,人情至性,通透淋漓。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