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全新增订版,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内容简介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寻找李一冰
  • 第一章 食蓼少年
  • 一 蜀道难
  • 二 宋之平蜀
  • 三 世系
  • 四 双亲
  • 五 少年
  • 六 但愿一识张益州
  • 七 登进士第
  • 八 母丧
  • 九 南行
  • 十 老苏的一官难求
  • 十一 制策之试
  • 第二章 变法与党争
  • 一 初仕凤翔
  • 二 怀乡念弟
  • 三 陈希亮
  • 四 亡妻·丧父
  • 五 荆公变法
  • 六 党争的发端
  • 七 新政暴风
  • 八 上皇帝书
  • 九 遭诬
  • 十 惘惘出都
  • 第三章 马入尘埃
  • 一 湖畔孤鸿
  • 二 湖寺寻僧
  • 三 监试乡举
  • 四 相度堤岸工程
  • 五 富春山行
  • 六 红裙白酒
  • 七 常润道中
  • 八 别西湖
  • 九 密州利病
  • 十 超然台与盖公堂
  • 第四章 黄楼
  • 一 作客东园
  • 二 谏用兵书
  • 三 徐州大水
  • 四 秦七黄九
  • 五 黄楼之会
  • 六 诗僧参寥
  • 七 文同
  • 八 重游江南
  • 第五章 乌台诗狱
  • 一 始作俑者——沈括
  • 二 被台谏围剿
  • 三 追捕
  • 四 勘问
  • 五 审理
  • 六 论救
  • 七 定谳
  • 第六章 黄州五年
  • 一 出狱赴黄
  • 二 初到黄州
  • 三 孤立于风雨沙洲
  • 四 朋友
  • 五 东坡
  • 六 书斋生活
  • 七 饮食生活
  • 八 黄泥坂和赤壁
  • 九 临皋·东坡·雪堂
  • 十 老农忧国
  • 十一 神宗的救赎
  • 十二 别黄州
  • 第七章 飘泊江淮
  • 一 庐山纪游
  • 二 访弟·殇子
  • 三 金陵谒荆公
  • 四 求田问舍
  • 五 南都来去
  • 六 阳羡一梦
  • 第八章 风雨京华
  • 一 元祐更化
  • 二 从调和到冲突
  • 三 不到中书不是官
  • 四 老成凋谢
  • 五 学士院风波
  • 六 经筵与驱程
  • 七 元祐党争
  • 八 一士谔谔
  • 九 试院抡才
  • 十 金莲烛
  • 十一 乞郡避谤
  • 第九章 书斋内外
  • 一 一家融融
  • 二 苏门六君子
  • 三 王巩
  • 四 画友
  • 五 文字生涯
  • 六 书法
  • 七 绘画
  • 八 书斋文物
  • 九 宴游和谐谑
  • 十 重结西湖缘
  • 第十章 杭州去来
  • 一 储粮防灾
  • 二 吏治
  • 三 治六井·开西湖
  • 四 僚友
  • 五 方外交
  • 六 救灾和水利
  • 七 奉召还朝
  • 八 破琴之梦
  • 九 竹寺题诗案
  • 十 东府感旧
  • 第十一章 颍州·扬州·定州
  • 一 颍水之鱼
  • 二 颍扬之治
  • 三 广陵生活
  • 四 初和陶诗
  • 五 二次还朝
  • 六 再被围攻
  • 七 丧偶
  • 八 太后崩逝
  • 九 守边定州
  • 十 再遭谪逐
  • 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
  • 一 远谪南荒
  • 二 过岭
  • 三 初到惠州
  • 四 借刀杀人之计
  • 五 劳己以“为人”
  • 六 服食养生
  • 七 朝云之死
  • 八 惠州和陶
  • 九 白鹤峰新居
  • 十 又贬海外
  • 第十三章 海外东坡
  • 一 海南风土
  • 二 食芋饮水
  • 三 房屋风波
  • 四 读书著作
  • 五 家人朋友
  • 六 采药与造墨
  • 七 别海南
  • 第十四章 北归
  • 一 秦观之丧
  • 二 广州·英州
  • 三 韶州
  • 四 虔州
  • 五 归程何处是
  • 六 染疾
  • 七 逝世
  • 八 浩气不亡
  • 九 子孙
  • 十 身后
  • 后记
  • 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
  • 附录 苏轼及宋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不管你是不是打算看完全书,本书前面的《寻找李一冰》都值得一读,了解完本书背后的故事再决定要不要去读也不迟。我在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驱使着我憋着一口气要翻完这个大部头,纸质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是苏轼老先生的人生一样有分量,更像是作者李老先生的人生一样让人不可轻视。全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既是作者寻找人生答案所交出的答卷,又是留给后辈青年一份沉甸甸的关爱。

    虽然说天下至情至性的文章,如《离骚》之于屈原,《史记》之于太史公。但是在看完本书后,我觉得除了体会到苏轼和作者人生中面对的起起落落时的痛苦,更体会到了一份真性情。事实上就在看苏轼的人生事迹的过程中,作为普通读者,你经常会发出会心一笑。这个豪放的大文学家,读起来就像是你的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甚至会觉得就像是陶渊明。用一个老农的语言,道出了对于人生的哲思。这一点自然就区别于你我这些芸芸众人。而更为难得的是我读出了之前洪业写的《杜甫》里的那种忧国忧民,心怀百姓,也更因为于此,苏轼和杜甫都超越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变得更加伟大。

    从最初的求学入仕,到成为文坛和政坛领袖,再到宦海沉浮,以至于到生命的尽头。苏轼这位真性情的知识分子,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以及所做的善行善举,让人难免会发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的疑惑,这一点也是作者在遭遇人生的不公之后常思考的,可能他觉得自己就不该相信人世间还存在公道。这就让我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瑞德说希望是一种折磨,看似是救命稻草,但是却一直是命运在戏弄着你。然而安迪正是靠着这看似不存在的希望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平心而论,无论是苏轼和作者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不公造成的结果,但即便如此,苏轼那种刚健不屈,面对人生的豁达,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稍微从容淡定一些,也可以更加看到人生间的美好。尤其是他们在面对现实政治的丑恶之后,如果不与这污水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甚是是可以做出一点点改变,造福到他人。

    苦难是磨炼一个人的试金石。乌台诗案则是让苏轼变得更加强大的一次锻造,类似的是作者的牢狱之灾铸就了这传世杰作。我们常常怀着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去希望好人有好报,但是现实中往往是好人没有好报,甚至是要面对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各种不公的遭遇。这就不免让人疑惑,这个世界会好吗?还应该做好人吗?这就让我想起了《侠影之谜》里的一段对话 “And why do we fallBruceSo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如果不是一次次被打倒,碎裂一地,然后挣扎着起来继续当一个好人,心存善意,那当个好人也太容易了,甚至就像是做了一个浮士德交易。我想它之所以难能可贵,让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一大原因就是像苏轼一样,面对人生的一次次失败,屡败屡战,依然保持那份真性情,甚至还有超脱俗世的仙气。

    合上书后,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愿意带这本书走向人生的终点,如果是我的话,我想再加上一本《杜甫》。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10% 先赞一个

      这几天连睡觉都在琢磨,为什么(个人以为)「苏东坡传」李一冰比林语堂写得好。又回头读了一遍《新传》第一篇「寻找李一冰」(估计旧版《大传》没有这篇),印证了我的感受,就是李一冰笔下的苏东坡是有 “情” 的,有很多寓情于景、于事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读者容易代入;而林语堂写的却像个局外人。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东坡居士一生可谓精彩,做的庙堂,贬的悠远。虽居于天涯海角也没有见诸太多凄苦的文字。这也许就是文人的一点特质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5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