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人口性别比例的系列论文。

内容简介

全书由十篇专题论文和一篇概述性“前言”组成,采用了系列论文的形式,以时间为序,把汉魏时期的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与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问题、战争徭役、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婚姻习俗、传统文化等等历史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了综合的考察,拓宽了人口性比例问题的研究思路;同时,作者把中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研究,与历史地理环境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历史地理环境下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出发,考察了育龄女性人口锐减的原因,增强了该研究的科学性,也开辟了历史人口问题的研究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土壤研究、疾病史研究等方面相结合的新的研究方向;在研究资料的运用方面,作者特别注重对简帛文献、人骨资料等与传世文献记载的结合,并善于引用现代医学的成果来映证之,这是十分可贵的优点。以上这些,保障了该研究的前沿性、独创性和科学性,使之在同类问题的研究中走在了学术的前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节 1990—2010年以来的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性比例失调的原因及特征
  • 第一编 从出土材料看汉魏时期的人口性比例问题
  • 第一章 从秦刑徒墓的发现看秦代的性比例问题及其影响
  • 第一节 对秦刑徒墓研究的学术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秦朝的人口性比例问题及其影响
  • 第二章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女户”问题
  • 第一节 学术回顾及两汉时期居延地区的地理环境概况
  • 第二节 两汉时期居延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
  • 第三节 两汉时期居延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规律
  • 第四节 两汉时期居延地区微量元素与戍卒的疾病及死亡现象的关系
  • 第五节 从居延汉简戍卒的疾病问题看两汉时期“女户”问题
  • 第三章 从尹湾汉简看汉末东海郡的性比例问题及其影响
  • 第一节 学术界对东海郡人口性比例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新的解释途径
  • 第四章 从吴简看孙吴时期的性比例失调和疾病人口问题
  • 第一节 学术回顾及孙吴初期临湘侯国地理环境的简况
  • 第二节 孙吴初期长沙郡临湘侯国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简况
  • 第三节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田家莂》所反映的“女户”情况
  • 第四节 吴简疾病人口信息与现代疾病分类之关系及其影响
  • 第二编 从人口、性别政策看汉魏时期国家治理
  • 第一章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 第一节 关于研究汉初人口政策的学术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与汉初的人口政策
  • 第二章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匈奴的婚姻制度及其影响
  • 第一节 汉魏时期匈奴的婚姻制度
  • 第二节 汉魏时期匈奴的渊源、世系及其主要活动的地理区域
  •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下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与汉魏时期匈奴的“收继婚”的关系问题
  • 第三章 从人口性比例再论汉魏时期鲜卑与汉族的融合问题
  • 第一节 汉魏时期鲜卑的渊源、世系及其主要活动的地理区域
  •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下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与汉魏时期鲜卑人口性比例问题
  • 第三节 人口性比例问题与北魏时期拓跋鲜卑与汉族大融合的关系
  • 第四章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魏时期道教的兴盛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汉魏时期人口性比例问题的产生
  • 第二节 “兴国广嗣之术”的由来与道教的初步发展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兴国广嗣”思想的发扬与光大
  • 第五章 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
  • 第一节 学术回顾及相关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汉晋时期西域地区的土壤微量元素锌、碘变化与西域佛教
  • 第六章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地位
  •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的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
  • 第二节 有关南北朝时期妇女地位的研究概况
  • 第三节 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与南北朝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关系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