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本深受欢迎的人文通识读本,一本大开脑洞、训练思维、自我成长的书。

内容简介

从地心说到三大定律的跃迁,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以地球是宇宙中心为信条。牛顿世界观把动者恒动当作真理。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彰显了历史、科学、哲学的无止境魅力。本书化繁为简,剖析根本,纵观西方科学两千年,探讨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它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础命题
  • 第1章 世界观
  • 第2章 真理
  • 第3章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第4章 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
  • 第5章 奎因-迪昂论点和对科学方法的意义
  • 第6章 哲学插曲:归纳的问题和困惑
  • 第7章 可证伪性
  • 第8章 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
  • 第二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
  • 第9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的宇宙结构
  • 第10章 托勒密《至大论》序言:地球是球形的、静止的,并且位于宇宙中心
  • 第11章 天文学数据:经验事实
  • 第12章 天文学数据: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第13章 托勒密体系
  • 第14章 哥白尼体系
  • 第15章 第谷体系
  • 第16章 开普勒体系
  • 第17章 伽利略和通过望远镜得到的证据
  • 第18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所面临问题的总结
  • 第19章 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性/概念性关联
  • 第20章 新科学和牛顿世界观概述
  • 第21章 哲学插曲:什么是科学定律
  • 第22章 1700~1900年牛顿世界观的发展
  • 第三部分 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
  • 第23章 狭义相对论
  • 第24章 广义相对论
  • 第25章 量子理论的经验事实、数学方法和诠释概述
  • 第26章 量子理论与定域性:EPR、贝尔定理和阿斯派克特实验
  • 第27章 演化论概述
  • 第28章 演化的哲学与概念影响
  • 第29章 世界观:总结思考
  • 章节注释和推荐阅读书目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清我们观念的基本模块#每天解读一本书

    一句话总结 “我们的世界观是一系列观念组成的拼图,它们中还存在很多错误”。


    本书实际上是一本通过科学哲学视角对科学史的汇编,以 “世界观” 为切入,真正讨论的是 “我们所认可的事实真的是事实吗?”
    就像书中反复提及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在诸多的直觉判断之下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物体会偏向静止” 这些看起来直觉正确的经验最终被证伪,我们今天所秉持的观念也正在面临新发现的拷问,而能否意识到这种质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留在旧时代还是步入新的世界。
    同时。虽然书中有大量对 “事实” 和 “真理” 的讨论,全书却并不落入怀疑一切的纯粹相对主义的虚无中。
    阅读本书的过程建议配上对我们自己信念的思考,是什么让你相信太阳东升西落,是什么让你质疑反对另一种观念,是什么让你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判断,虽然这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但认清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其本质就是认清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这有时也会很痛苦,当你发现自己的偏见,傲慢,愚蠢和无知的源头都在眼前,找不到杠的对象,树立不起一个可以去责怪的旗帜,你的选择就是从过去自我的壳里爬出来,或者自我欺骗在痛苦里困死其中。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我的收获
    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在于 “世界观是一个观念集合”,当现实与我们理念相冲突时,经受考验的是整个集合,而不是某几个单一的观念,而我们为了省力常常做的则是抛弃外围的观念做简单的调整,比如一个极度自我的人遇到不同观念或者并不让着 ta 的人时,第一反应往往是 “遇到了 xxx” 之类,因为相比于改变自己 “我是对的” 这个核心观念而言,补充一个 “他是错的” 更简单。
    毕竟当我们的核心观点被证伪后意味着整个观念体系都需要改变,这种改变非常痛苦,以至于学习很多时候都不起作用,就拿很多时候我们读书获得的快感为例,本质仅仅是外围观念被更新,进一步强化我们固有的核心观点的结果。​​
    可实际上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大部分人都并不清楚,就像 “我是对的” 这个观念,如果你没有过对自己的反思,没有经历质疑,你永远不会意识到它竟然是世界观的一部分,而还有很多类似 “某某人说的是对的” 这样的世界观也不过是我们被外界或者自我灌输的结果。
    在不断反思中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像对照手术刀解剖自己一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自己思考的立足点,到最后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究竟是有多么肤浅和矛盾,不过这时已经不要紧了,立足在废墟之上,所有的知识会为我们重建新的王国。
    二、本书结构
    这本书非常大部头,但讲得也非常详细,基本上可以说把每个概念揉碎切细的说清楚,而书的结构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你学过编程就会感受到一种人工智能或者深度学习的逻辑,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世界观是什么,真理是什么,事实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第二部分以亚里士多德到牛顿时代的科学观念变迁为例子,为第一部分的各种讨论提供素材,在你学会了如何看待观念的变化后,第三部分拿出来为你提供练手;第三部分讨论了进化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对普遍世界观的影响,以及未来我们还会面对的变化。
    对照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设计神经网络模型,拿出一部分数据训练,用剩余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最后则是模型完成后则开始进一步接受现实世界的检验。
    三、本书的内容
    抛开第二、三部分科学史的内容,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世界观、真理和事实。
    一是世界观。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明晰的世界观的阐释 —— 一系列观念的拼图集合,这很好的表明了世界观的两个特性。
    首先它不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是一系列的我们信念汇总,这其中有现实的经验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有教育的灌输 (专家的研究可信),也有我们自己的推导 (股票今天涨了明天也会涨);
    其次它有内外之分,处在外围的信念更容易被改变,因为它拼合的观念少,而中心的观念很难改变,因为它一旦被替换,意味着整个世界观的重建。
    二是真理。真理我们常常就认定为绝对为真的理论,可是如何判断绝对为真呢?实际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符合事实验证,另一种是符合观念推导 (这里还可以分为符合个人或者符合群体),这背后实际上是归纳与演绎两种论证方式,归纳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只能得到的是可用的结论,很难完全证明;演绎也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演绎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前置的假设,当多少假设被证伪时我们才能说一个理论不成立呢?其次推导的出发点是事实,我们如何确定事实?
    三是事实。到了事实阶段,很多人会认为这都是很直白的事情,可实际上我们仍然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如何确认事实,另一个是我们如何确认我们所理解的事实。前者很简单,也很哲学,本质上与归纳也有关系,就比如我们视觉看到的东西,除了视觉之外嗅觉和听觉并不能确定它的形状,没有其他的信息为我们提供验证;后者就很有启发性,事实在不同的信念体系下也会有不同解释,就像均轮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天体运动,万有引力也可以,同一个事实可以同时证明地心说和日心说。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长的动力来自世界观的开放性

      提到 “世界观 “” 我们很容易顺手就把它当做区分你我的标准。甚至在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很好的相互理解的时候,都可以轻松甩锅给 “世界观”。当 “世界观” 这个词汇脱口而出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它的含义么?如果给世界观下个定义,又有几个人能够表达清楚?世界观就像我们头脑中早已预设的思想,跟手机系统的出厂设置一样,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过对自身系统的合理性有过丁点的怀疑和反思。就像哲学家奥古斯丁对 “时间” 的定义一样,他说 “时间,是个你不问我我还知道是什么,你一问我我反而不知道了的东西”。作者给世界观下了一个定义:世界观是一个观念的集合。这个定义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头脑当中发生了 “认知失调”,外部的不一致冲击的是 “这套观念的集合”,观念的集合调整起来难度过高,索性我们就坚持认为 “外部一定是错的”。世界观是一个比较宏大、主观的话题。在我的认知当中,世界观应该同时囊括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规律的认知和人类对经济世界的规律的认知。前者基础是科学和哲学科学,后者的基础是经济学和心理学。带着这份浅浅的认知去读这本《世界观》,那么很显然,这本书属于前者,主要通过几千年的科学哲学史来说清楚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的基础。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理性人,我们的认知大厦其实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的世界观概念和规律之上。只不过这些概念和规律已经深深的嵌套在了我们的认知深处,成了我们思想的核心模块,从而变成了不能去怀疑、不可被撼动的 “禁区”。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四只猴子关到笼子里,放一根香蕉进去,哪只猴子伸手拿香蕉,科学家就电击另外三只。很快,没有猴子敢去拿香蕉了,因为谁去拿都会被另外三只痛扁。然后,科学家换一只新猴子进来,新猴子不懂规矩,上来就拿香蕉,结果被其他猴子狂揍一顿。几次替换,笼子里全是新猴子了,他们没有一只被电击过,但仍然遵守 “拿香蕉挨揍” 的规则。读这本大部头的《世界观》,除了学习这段漫长的科学哲学史之外,对我还产生了一个附加效应:提升自己的开放性、增强自己的同理心。这个效应太重要了,当我们脑子里出现 “对方也可能是对的,只是我们想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真正的开始走向成熟或半成熟。开放性和同理心会像婴儿般的好奇心一样,让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重新破壳而出,重新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重新感受世界从来没有感到的美妙。这本《世界观》推荐给大家,助力我们一起活出开放、包容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的世界观需要时时更新一下,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想法可能都是错的。保持开放,保持谦卑,随时做好拥抱未知和变化的准备。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请继续关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