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内容涵盖了费孝通对自己一生学术历程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社会学与人类学在学科和理论层面的不断思考。

内容简介

从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费孝通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领域开疆拓土,成就斐然。他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时代的起伏变换密切相关。本书汇编了晚年费孝通对自己一生从学历程的回顾与反思的文章,其中既有长篇的思想自述;也有对影响终身的五位老师——吴文藻、潘光旦、派克、史禄国、马林诺夫斯基的追忆与重读,他名之曰“补课”;更有对社会学与人类学在学科和理论层面的不断思考。

本书还收录了费孝通《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一文为近年发现的费孝通佚稿,也是国内最早关于韦伯社会学的述评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费孝通作品精选
  • 费孝通作品精选 出版前言
  • 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
  • 中古的生活系统
  • 冲破了围墙的欧洲
  • 我们的问题
  • 不是为了享用而生产
  • 时势和英雄
  • 忠臣还是叛徒?
  • “即使我罚入地狱,这种上帝总不能使我敬服的。”
  • 账簿上写着上帝的恩宠
  • 上帝指定沦灭的人是用不到怜惜的
  • 神治的日内瓦
  • 结论
  • 关于本文的参考书
  • 《芒市边民的摆》序
  • 一 宗教的科学研究
  • 二 知识社会学
  • 三 巫术和宗教的功能
  • 四 超自然的观念是必要的么?
  • 五 宗教研究的扩大
  • 鸡足朝山记
  • 一、洱海船底的黄昏
  • 二、“入山迷路”
  • 三、金顶香火
  • 四、灵鹫花底
  • 五、舍身前的一餐
  • 六、长命鸡
  • 七、桃源小劫
  • 《昆厂劳工》书后
  • 一、预定的研究方案
  • 二、实地观察
  • 三、工作效率
  • 四、社会分层
  • 五、现代工业的病症
  •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 社会调查自白
  • 一、引子
  • 二、社会调查概述
  • 三、民族调查
  • 四、农村调查
  • 五、家庭调查
  • 六、小城镇调查
  • 七、知识分子和智力资源调查
  • 八、社会学的重建和发展
  • 人的研究在中国 缺席的对话
  •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 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
  • 人不知而不愠 缅怀史禄国老师
  • 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
  •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尾语
  • 开风气 育人才
  •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 十一
  •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为《甘肃土人的婚姻》中译本而写
  • 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
  • 推己及人
  • 补课札记 重温派克社会学
  • 决心补课
  • 派克来华
  • 派克的早年
  • 人生道路的选择
  • 留学欧洲
  • 深入社会基层
  • 一段插话
  • 芝加哥大学及其社会学系
  • 派克进入社会学阵地
  • 派克和汤麦史两人的结合
  • 从探险者成为拓荒者
  • 派克老师在备课
  • 欧战期间的派克老师
  • 派克老师走上讲台
  • 奠定社会学成为一门科学
  • 众口交誉的老师
  • 再说《引论》
  • 另一本老师的杰作
  • 未完成的种族关系研究
  • 跨越太平洋
  • 人生苦短,探索未已
  • 后记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978 年,费孝通在二十余年学术生命中断之后获得了 “第二次学术生命”。在这个阶段中,费孝通提出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这一有弹性的论述,引领了社会学学科的恢复重建工作,以 “志在富民” 为内在职志,努力探索中国自己因应世界变局的发展战略。从 80 年代初期开始,费孝通 “行行重行行”,接续了他的 “乡土重建” 事业,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致力于小城镇建设及城乡、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他也深感全球化问题的压力,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 “三级两跳” 的时代关口,在尚未完成从乡土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之时,又面临着 “跳进” 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由此急需处理技术的跃迁速度远远超出人类已有的社会组织对技术的需求这一重要问题。在费孝通看来,这不只是一个经济制度问题,同时它也含有社会心态方面的巨大挑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